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论文专著

民俗,乡村旅游驱动力

发布时间:2022-04-24

作者:杭云龙    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乡旅天地” 2022-03-14 


春节后,本公众号推出“民俗与乡旅系列”,整理发表了4个案例:韩国河回村(假面),青木川辅唐宴,湘西扒龙船,以及宁都公婆吹和甑笊舞。

01.png

▲湘西扒龙船


乡村旅游两大主要类别为观光和休闲。观光,观的是差异性,游客要看到的是别处没有、本地独有的东西, 民俗是观光乡旅的重要元素。

“百里不同风,十里不同俗”。民俗的独特性,建立在空间相对封闭的前提下,因空间封闭所造成的时间凝固,形成了跨时空的独特的民俗文化。越是古老、越是独特的民俗文化,越具备旅游观光的价值。扒龙船,具有“龙船文化”的独特性;甑笊舞,具有700年以上的客家文化“活化石”特性。

现代交通的发展,信息的发达,地域的封闭性几近于无,文化与生产生活习俗越来越趋同,建立在地域封闭前提下的民俗,也因此日渐式微。民俗文化越来越稀少,也因此越来越珍贵。民俗文化的挖掘、传承、发扬光大,就成了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。

民俗文化的挖掘,在于把历史上曾经有过、但已消亡的生产生活习俗挖掘出来,经过整理提升,使其重新闪耀于世。青木川的辅唐宴,正是利用一部电视剧的热播,把泯灭已久的魏辅唐家宴挖掘出来,成为古镇的美食IP。本公号前此报道的乐安大通村,是一个畲族村,畲族由于久居汉区,本民族文化已经少有留存。大通村通过精美的壁画,挖掘再现畲族民间美丽的传说,使一个山村绽发出独特的亮丽光芒,营造出乡旅的个性价值。 


02.png

▲大通村的畲族美女


民俗文化的传承,在于把曾经有过的乡村文化继承下来,以免湮没。如于都公婆吹、甑笊舞,当地组织进学校,让孩子们学会并爱上。古老的民间艺术,有了传人。民俗文化的发扬光大,要在传承的基础上,加以提升。板凳龙是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的民间习俗,江西进贤西湖李家板凳龙文化有600多年的历史,在该村的农事博物馆里,还可以看到传承了数百年的板凳龙专用板凳。近年来,西湖李家发展乡村旅游,在正月十五重舞板凳龙,数百米长的板凳龙舞到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里。


03.jpg

▲西湖李家的板凳龙


把民俗文化利用好,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文化IP,是提升乡旅营销水平的重要手段。如韩国河回村的假面文化,通过历史上假面民俗文化的挖掘,形成了该村的假面文化产业链,假面的传播,假面的制作,假面学习,假面舞蹈,假面国际艺术节……使一个小乡村成为世界假面文化的大舞台,成了国家名片,也带来了巨大的乡旅客流。

如何让我国日益稀珍的民俗文化成为乡村观光旅游的驱动力,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。目前我们对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发挥还远远不够,如湘西扒龙船,迄今还只是辰溪及周边县乡民“自嗨”的乡土嘉年华,而没有成为吸引游客来观光的驱动力。于都,虽然拥有公婆吹、甑笊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然该县的乡旅主诉求还是“长征第一县”,没有开发出相应的旅游产品。


04.png

▲德江傩戏


同属“假面文化”的傩戏,在中国流传甚广,贵州有一个“傩戏之乡”德江县,也做傩面具,也有傩戏传下,却连该县“十大乡村旅游美景”都排不上,该县迄今还名列贵州“最穷十县”之列,令人深深感叹。


图片来源: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
作者:杭云龙   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乡村旅游委员会主任、民建中央文创组副组长、北京峰火文创中心副主任

主管单位:国家农业农村部
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

电话:18201639572(秘书处) / 13901154762(秘书处)

邮箱:cnrea_2022@163.com

版权所有 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 京ICP备2021009424号-2 技术支持:奥讯软件 数据统计